終端消費者不足30%的認知率、屈指可數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寥若晨星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殘缺不全的售后服務,雜亂無章且缺乏公信力的行業標準等等,這才是太陽能行業的心腹之患。
沒有人否認當前的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難。頻繁見諸媒體的各類報道已經將行業的外部形勢概括全面。每一個市場競爭的主體想必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行業有史以來的最大壓力。
半年的時間,就在大部分企業的迷惘和盲動中倏然而過。在回顧上半年運作的時候,我們誠然可以用更為積極的語言來描述和概括。但是不間斷地穿行于企業和經銷商之間,我們發現,對行業形勢的判斷和對企業微觀運作的把握之間,我們有太多的錯位。
首先,宏觀環境的復雜和動蕩,有時被過度解讀,有時又被企業割裂開來。例如一路高企的CPI和PPI以及交替襲來的干旱和洪災,時而被拿來作業績低迷的擋箭牌,時而又被當做豪情萬丈、逆勢飛揚的墊腳石。
其次,具體到行業。盲目樂觀和過度悲戚在行業的理論層和實踐層之間形成錯位。千萬套保障房的蛋糕、國家十二五政策的惠澤,蓬勃發展的城市市場、動輒百分之幾十的增長率,成為行業媒體、各類協會組織在各種場合言必提及的說辭。而企業層面的表現則與理論層的判斷大相徑——上半年來不斷有企業悄無聲息的消失(以浙江嘉興為例,2010年底在工商局注冊的達622家,今年上半年,消失了四分之一)。剩下的企業,由于大部分缺乏規模的支撐,在10%左右的利潤率中苦熬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最終,微觀到企業運作。由于宏觀形勢以及行業前景的不理性判斷,盲目樂觀的企業期待逆境中奮起,盲目上馬新項目或擴充團隊。例如,江蘇常州某企業在春節之后一下吸納了200名營銷人員,到4月份又匆忙解雇了160名。而部分悲觀的企業則手忙腳亂,急于轉產或急于收縮戰略,甚至停掉一切資源投入,只維持自然增長。
總而言之,雖然上半年的行業不乏諸多亮點,但迷惘和忙亂,成為上半年行業運行的最鮮明特征之一。迷惘源于對行業形勢的不明朗判斷,盲動則更多地來源于企業運營的壓力。進而言之,這種手忙腳亂的背后,是尚未區分哪些是癬疥之疾、哪些是心腹之患。
很顯然,整個上半年,除了幾家領頭企業在研發領域有所作為之外,我們沒有感受到企業在產品層面有多少革新;沒有看到在太陽能普及層面的多少投入,也沒有看到有數量眾多的企業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制度;更沒有看到過一個統一的、有行業公信力的標準。來自行業和企業自身的種種弊端,才是太陽能行業的心腹之患。而與之相伴的宏觀環境不明朗、政策執行不到位等等,某種意義上,只能算是癬疥之疾。因為,再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政策環境,也會被低水平充斥、粗放運作盛行的行業浪費掉。
癬疥之疾需慮,心腹之患必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