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工博會上,同濟大學展臺內一座“太陽能竹屋”的模型吸引了相當多的眼球。本報記者昨天從項目創始人、同濟大學綠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譚洪衛處了解到,這座“太陽能竹屋”代表了中國光電建筑一體化的最新實踐,但要真正推廣還有賴于上網電價政策的破題。
記者了解到,這座“太陽能竹屋”由同濟大學與新奧集團聯手打造,通過太陽能光伏電板吸收的能量自行供電,實現能源自足。目前,其實體已搬到同濟大學新校區。下周一,訪華的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也將專程赴當地參觀這座竹屋。
“對中國光伏產業來說,現在是一個關鍵時刻。盡管產業發展已非常成熟,但配套政策還沒有完全明朗化。”譚洪衛說,“此前開展的電價招標都是針對大型光伏電站的,希望建筑光伏方面的電價政策也能加快落實。”
他認為,“太陽能竹屋”項目可以為將來我國在太陽能方面的政策決策提供參考和幫助。最快3-5年后,這座竹屋就可真正產業化,并在一些非中心城區率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