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了人類光和熱的太陽對河北邢臺特別眷顧。邢臺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時間達2800小時~3000小時,日照率約50%~70%,遠遠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屬于太陽能資源較豐富的地區。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邢臺在發展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今年初,邢臺市出臺新規定,要求12層以上的新建民用建筑和集中供應熱水的醫院、學校、飯店、游泳池、公共浴室等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按照新規定的要求,在今年4月1日之前已領取施工許可證但尚未動工的建筑工程,其建設單位要執行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同時,對按規定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12層以上建筑,政府將全額補貼城市配套費;對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12層以下(含12層)建筑,補貼50%。
在這項新規發布之前,邢臺在北京啟動了陽光小村太陽能示范工程,首個試點村選址在邢臺開發區王快鎮百泉村。該工程包括采用風光互補的道路照明燈具,實現村內各交通道路照明的交通道路照明工程,采用太陽能光伏電池、風力發電及高效儲能器,為村內各公共景觀園區提供持續獨立的照明供給的公共景觀亮化工程和采用樓頂及側面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為村內新建居民樓提供基本照明電源的居民樓用電工程3項內容。
陽光小村太陽能示范工程只是邢臺市太陽能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惠及民生的一個縮影。
同時,邢臺計劃用3年~5年的時間,引進國內外知名光伏企業20家、戰略投資項目50個,同時建設國家級檢測中心等研發項目,最終建成集生產、研發于一體的國家級光伏產業基地。2009年,邢臺市光伏產業的產值突破了100億元大關,占到了河北省光伏產業總產值的一半左右。
2010年1月12日,國家光伏高新技術工業化基地通過科技部評審,在邢臺市開發區正式掛牌,這標志著邢臺向著以光伏產業作為戰略支撐、打造光伏工業城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按照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劃分形成了生產、科研、商務及相關產業8大功能區劃分,規劃總面積為25萬平方公里的邢臺新能源產業基地已經建成。這一基地具有產業集聚效應顯著、產業鏈條完整、服務功能完備、發展環境良好等獨特優勢。
記者了解到,邢臺新能源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是:到2013年,單晶硅年生產能力達到600兆瓦,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20億元;多晶硅年生產能力達到500兆瓦,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年生產能力達到740兆瓦,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85億元;薄膜太陽能電池年生產能力達到600兆瓦,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10億元;風電整機生產能力達到300臺/年,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新型高效儲能電池裝備生產規模達到3000臺/年,儲能電池年生產能力達到20億安時,工業銷售收入達到208億元,建成中國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園區功能齊全的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