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邦小區的居民住宅 攝影/魏愛苗
沃邦小區的有軌電車和車站 攝影/魏愛苗
弗萊堡沃邦小區的太陽能車庫。一層為超市,中間幾層為停車場,頂層為發電的太陽能光伏板 攝影/魏愛苗
綠色都城弗萊堡的推介材料上有一幅巨大的照片,照片上一組龐大的建筑外形很像一條船,因其是一座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故被稱為“太陽能船”。“太陽能船”就座落在沃邦,位于沃邦大道的東側,中間僅隔著一條通往城區的公路。這組建筑現已成為綠色都城弗萊堡的象征。
僅僅說它是太陽能發電站,還不足以概括“太陽能船”的功能。這組建筑長約80米,寬約15米,上下共四層。最底層是地下車庫。地面一層是兩家超市。地面二層是太陽能研究機構的辦公室。最上面一層是住家。住家的房頂全部是發電的太陽能光伏板。每家房頂的發電量都超過自家的用電需求。多余的電賣給電網,并從那里獲得相應的收入。頂層的住戶不多,但各家住戶門前都有一些多余的空地。他們把它變成了空中花園,既截流了雨水,又美化了環境。
“太陽能船”的后面有一個院落,里面約有10棟長約10米的兩層樓房。它們與“太陽能船”一起形成了沃邦太陽能生態住宅區。陪同記者訪問的當地建筑師梅內特先生說,沃邦小區全部屬于低炭的節能建筑。聯邦或州都有立法,不符合法律頒布的節能標準不得建房。一般來講,州的節能標準高于聯邦,市和地方的建筑節能標準又高于州,否則各州、市和地方的立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梅先生稱,弗萊堡市建筑法規對節能的要求就高于所屬的巴符州。
顯然,沃邦的建筑全部符合弗萊堡市對建筑節能的要求。但這里也分三個檔次。梅先生說,一種是耗能很少的房屋和建筑。第二種是被動式房屋,自身產生的能源與消耗的能源大體相等。第三種是自身生產的能源大于本身的消耗,即“增能建筑”,多余的能量可以為產權所有者帶來額外收入。太陽能生態住宅區屬于后者,它屬于沃邦小區中對環境、生態貢獻最大的一組建筑。
關于建筑成本和投入,梅先生說,三種節能建筑的成本當然不一樣,但低能耗房屋與傳統建筑的成本目前已大體相當。20年前的初始階段,由于尚未普及,加上技術和建材都需要完善,完善意味著增加科研的投入,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源,當然成本就比普通建筑高出25%。現在不同了,技術成熟了,市場擴大了,節能建筑的成本自然也就降下來了。沃邦每平米低能耗房屋的建筑成本約為1800-2000歐元。被動式房屋的成本約為2000-2200歐元。“增能建筑”的成本約為2200-2500歐元。
節能建筑的節能效果是明顯的。與普通建筑相比,節能建筑的能耗可減少50%-60%。僅僅是暖氣一項,每年就可減少一筆龐大的支出,這還不包括熱水的開銷。以梅先生自己的住房為例,他在沃邦小區120平米的一套住房,包括水、電、暖氣、煤氣的全部開支,每年只有740歐元。如果分攤到每個月,區區幾十個歐元,對他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換言之,僅僅是節省的能耗開支,20或30年后就相當于建房的全部投入。這還不包括生態和社會效益。比如空氣質量得到提高,居民生活更加舒適,更有益于健康等。
為什么在風景如畫的弗萊堡地區,節能建筑的成本每平米只有2000多歐元?梅先生在不經意間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秘密,沃邦小區沒有開發商。所有的居民建筑都是居民和建筑師合作的成果。這得益于弗萊堡市政府的規劃。政府把需要開發的土地劃分為若干個小塊。誰要想在那里建房,需和建筑師一起將設計圖紙拿到規劃部門去審批。如果地塊較大,個人用不完,那你必須聯合其他的建房者,設計好圖紙,才能拿到地?;蛘呓ㄖO計師負責承擔某個地塊,然后建筑師再去找建房人,商量好圖紙,到規劃部門去審批。
這樣做的好處是,所有的環節都是公開的,沒有貓膩、便于監督。土地部門不敢抬高地價,否則職位難保,意味著“走人”。對建房者來說,省去了一筆不菲的開發商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建房者是設計師的老板,有權參與和修改圖紙的設計。這是沃邦小區成功開發的秘訣之一。沒有哪個建房者愿意和其他人的房子一模一樣。這就造成房屋門臉的多樣化,給人以美的享受。房子的外觀和顏色不僅主人滿意,客觀上也形成了姹紫嫣紅、異彩紛爭的效果。
沃邦小區的房子不僅保暖、隔音,而且環保。這得益于新建筑材料的應用、建筑技術的突破以及對人的健康和環保的重視。比如用化工塑料制造的隔音保暖建材,雖然效果很好,但由于不利于環境和健康而被禁止采用。記者在新型建材的一個櫥窗看到,很多建材都是用混合材料制成的。比如一尺或一尺多厚的板材,只有上下各10公分是硬質的,或最上面一層是水泥的,最下面一層是木質的,中間全是稻草、鋸末或谷物的殼。當然制作過程肯定是經過壓縮和粘合的。梅先生告訴記者,用它鋪地,不僅隔音,而且保暖。樓上的人走動,還有一種彈性感,好像踩在地毯上。
建筑技術的革新,有的其實只是多動了一點腦筋。比如外面的樓梯或臺階,它們與主建筑之間隔有1公分的距離。中間添充一些絕緣材料,這樣外面的人上下樓梯,里面的人根本聽不到任何聲音。冬天,臺階上的冷氣也不會傳遞到建筑的外墻,從而達到保暖的目的。梅先生告訴記者,由于這里的建筑質量好,住宅運營成本低,建房者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出租的,盡管法律規定,在自住3年之后可以出租。換言之,在沃邦小區建房的,98%都是自己住。
還有兩點需要提及的。一是政府對節能建筑的支持。凡屬節能住宅,根據其節能的程度,可從聯邦和州政府獲得約合建筑成本8%的贊助。對舊房進行節能改造,也可獲得相同的政府補貼。二是居民的環保意識。沃邦的地表水在滲水渠只有一掌深。甚至剝開表面的草皮,用手挖一個坑,地下水就會滲出地面。在水源如此豐富的沃邦,竟然有居民購買雨水儲藏或二次用水設備,將處理過的雨水和過濾了的廢水用來洗衣服、沖廁所或澆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