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5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 中國商務部24日發布公告稱,經初步調查認定美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部分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關規定。《華爾街日報》說,中國政府的調查是對美國此前對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反擊措施。法新社24日援引評論人士的觀點稱,中美之間很可能圍繞可再生能源產品打響新一輪貿易戰。有分析認為,相對于中國企業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美國新能源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相當有限,這決定了中國的“反制措施”可能不會對美方產生實質性影響。
據美聯社24日報道,中國商務部當日發布2012年第26號公告稱,經中方初步調查認定,美國政府6項關于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扶持政策和補貼措施違反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第3條和《1994年關貿總協定》第3條的有關規定,構成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3條所稱“違反該國(地區)與我國共同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經濟貿易條約或者協定,或未能履行與我國共同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經濟貿易條約或者協定規定的義務”的貿易壁壘。美國《華爾街日報》說,中國商務部公開的結論未具體說明美國的措施如何違反WTO規定,也沒有說明中方對此將如何展開下一步行動。
此次中國政府對美國可再生能源政策的調查始于去年11月,這項調查的申請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能源商會提出。《華爾街日報》說,中國政府的調查涉及美國新澤西州、加利福尼亞州、俄亥俄州、馬薩諸塞州及華盛頓州等州政府對風能、水能和太陽能產業的扶持和補貼政策,“這是應對美國此前對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反擊措施”。去年10月,美國7家太陽能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提出訴訟,聲稱部分中國企業在美“低價傾銷”太陽能電池板,從而挑起中美間“光伏大戰”。本月17日,美商務部宣布對中國企業“雙反調查”初步結果,裁定將對中國相關企業征收31.14%-249.96%的反傾銷稅。
在中方明確指責美方在新能源產業方面制造貿易壁壘后,不少分析觀點認為,這將使中美貿易關系再次生出波瀾。法新社24日援引評論人士的觀點認為,中美之間很可能圍繞可再生能源產品打響新一輪貿易戰,“至少,這一領域已經成為繼人民幣匯率、鋼管、汽車輪胎等問題后中美經濟關系中又一個敏感區域”。美國NBC電視臺24日說,中方針對新能源產品的“強硬立場”將不可避免地刺激美國企業作出進一步反應。英國《金融時報》則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使用者和新能源產業發展最快的兩個國家,中美在這一領域已經展開針鋒相對的對抗。該報評論說,無論從經濟戰略還是從國內企業和雇傭者意見的角度思考,美國都不能接受中國的能源產品借助成本優勢占據美國市場。
對于中美兩國圍繞可再生能源產品“打架”,不少觀點認為,這一貿易爭端將由于其政治背景,特別是美國的國內政治情況而長期化。英國《泰晤士報》有分析認為,基于美國大選選情日益白熱化,中美貿易問題已經被“捆綁”。在這種情況下,指責中國在貿易問題上“不守規矩”,是一種“便宜的”打擊對手和轉移責任的方法。去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參觀俄勒岡州太陽能企業時就公開表示,在清潔能源上“中國出現了有問題的競爭手段”。《日本經濟新聞》24日評論說,貿易問題政治化是美國國內政治一大重要特點,而在大選的“政治要求”面前,“任何人和命題都可能成為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