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記者王歡報道,圍繞鈾濃縮問題,伊朗與歐美之間的對立正進一步加劇。在此背景下,伊朗曾宣稱若歐美加速對伊制裁,伊朗將封鎖波斯灣原油運輸大動脈霍爾木茲海峽。針對目前驟然緊張的局勢,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理事田中浩一郎在接受日本NHK電視臺專訪時認為,中日兩國領導人相繼訪問海灣國家、開啟“能源外交”,旨在為今后發生的沖突而“未雨綢繆”。
據日本NHK電視臺1月18日報道,田中指出,由于進口伊朗原油出現不穩定性,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和中方領導人相繼訪問海灣國家,旨在就原油開展“能源外交”。日本進口原油的80%以上需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海灣國家的原油主要運往亞洲,所以對其他亞洲國家來說,霍爾木茲海峽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源通道。亞洲各國在海灣產油國紛紛展開能源外交的原因就是為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今后一旦發生沖突而“未雨綢繆”。
田中稱,由于中國明確表示不贊同美國此次對伊朗實施制裁,所以中國還會繼續采購伊朗原油。他說,盡管目前還不清楚相關制裁從哪一階段開始、要執行到什么程度,但日本已確定將減少進口伊朗原油,所以正在通過外交方式尋找替代來源。與此同時,許多東亞國家對海灣國家的能源依賴除了石油外,還包括天然氣。
此外,田中還就對伊制裁措施提出質疑,稱目前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包括霍爾木茲海峽在內的整個海灣地區出現很大的不穩定性。歐洲和日本等國緊跟美國強化制裁措施,向伊朗施加壓力的做法是否有助于海灣地區的穩定,值得深思。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