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安全雜志》12月號文章,原題:對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推動中國海軍現代化 隨著經濟增長,中國與全球市場的互相依賴也在加深。因此,只有在貿易、資源和能源供應增加及穩定的基礎上,中國的長遠發展目標才可能實現。能源供應已成中國當務之急。目前,中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迅速增加,如需求得不到滿足,將可能制約經濟增長。
2011年美國國防部的年度報告稱,北京的地區能源戰略著眼于降低中國對海上運輸線、特別是南海及馬六甲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的嚴重依賴。目前中國能力有限,無法控制途經印度洋和上述海峽的物流。作為應對之策,中國與這些海域沿岸國家大力發展雙邊關系,在這些國家修建基礎設施為本國船隊提供支持。此外,中國與能源豐富的中亞簽訂多項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協議。不過,新修的陸上油氣管道作用有限,今后中國仍將從海路大量輸入能源。
就能源安全而言,信任和獲取資源渠道似乎同等重要。中國不會放心讓美國海軍巡邏和維護公海治安。因此,中國會傾向于自己保護和掌控海上運輸線。航母將被用于海上防御和區外任務,特別是在印度洋。
能源安全與中國向北拓展野心之間的關系鮮有人注意。表面看來,中國挺進太平洋主要是在亞太地區抗衡美國的戰略舉動。由于氣候變化對北極冰層的影響,那里將出現新航線。中國日益積極參與有關北冰洋的國際事務,試圖影響這個新環境的政治和法律框架。另據估計,世界上25%的未勘探油氣資源可能在北冰洋。所以,爭奪全球資源恐怕導致北極地區的軍事化。如果美加兩國就輸油管道的談判破裂,中國就有機會介入。一旦石油運到北美西部沿岸,再運往中國就容易了。中國的海軍現代化將有助于保護這些地區和供應線。
總之,中國正逐漸從大陸國家轉變為海洋國家,重心逐漸轉向海軍現代化,以保障多樣化的資源供應。中國選擇通過海上運輸線輸送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但目前它對海上運輸線缺少控制。中國對美國的不信任也為前者推動海軍現代化和提升軍力提供合理的理由。▲(作者亨利·菲利彭,汪析譯)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時報》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