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胡衛平: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須加強對當地環境的了解
國際在線消息 (記者陳雨、實習記者王菁)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理事擴大會議暨海外投資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召開。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于2004年組建,通過為企業提供服務和境外合作,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該協會秘書長、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胡衛平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協會將做好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橋梁。
胡衛平表示,“作為協會來講,它更多的第一個是起到橋梁作用,第二個是以為會員服務的方式,包括給一些企業幫它做前期工作的機會來幫助企業完成規劃擬訂的任務和目標。”
據了解,截至2011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值4247.8億美元,是2002年存量299億美元的14.2倍,排名全球第13位。但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同時,風險和問題也頻頻出現。今年9月,平安就富通虧損申請國際仲裁。華為、中興兩家公司近日收到美國國會的負面調查結果。而之前,中海油并購優尼科公司、華為并購三葉公司等并購案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面對中國國企、民企海外投資頻頻受挫的情況,胡衛平表示,目前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對當地環境了解不足。
胡衛平說,“對于境外或者說一些比較專業的國家的投資來講,企業最大的特點是非常敏感,也特別有積極性,但是它的不足在什么地方,這也是出于它們本身的原因,有時候它人少,資金實力也不能覆蓋到那么大的面積,有這樣一個問題。第二個呢,就是人才,它的人才是比較匱乏的。”
胡衛平還提到,很多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知道怎樣低成本高效地進行準備,這就往往導致了審批反復和成本高企。而協會正好可以在這方面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幫助企業做好送到國家審批部門前的準備工作。
去年,中鐵進軍歐洲折戟波蘭,而此前中鐵建在沙特投資項目虧損41.53億元人民幣。一個個海外工程風險管理上的疏漏,為眾多正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對于企業走出去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胡偉平說:“我覺得就應該量力而行,實事求是。不能相互惡性競爭。以為我拿到標就算便宜我也干,其實他們沒有真正了解你在第三國或者當國投資的環境具體有些什么樣的風險,它沒搞清楚,結果就是要承擔和背負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