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潁
2011年12月6日,21世紀低碳中國發展高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潁指出,中國不可能靠化石能源維持經濟增長。以下為王仲潁發言實錄:
王仲潁: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昨天我把我的題目變了一下,但是內容沒有什么變化,不知道來參加會議的都是一些什么領域的人,我想我們有企業的,我看了一下你們的資料,可能還有很多新聞媒體。我講的這個題目,我變化了一個題目,21世紀新一輪的能源革命,21世紀一定要發生能源革命,希望企業能增強你們的信心。
大規模超越式的發展可再生能源,形成推動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轉型的倒逼機制。有這么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形勢嚴峻,第二要發展可再生能源一定要創新思路,第三科學決策,第四,可再生能源市場是無限的。請各位媒體的代表,企業的代表看看,我說的這個有沒有道理,代表我本人的觀點,不代表能源所的觀點。
形勢嚴峻,氣侯變化有很多定義,我自己總結了這么一個,我寫了這么一句話,什么是氣侯變化,氣侯變化不僅僅是單一的一個環境問題,而是集政治、經濟、國防、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為一體,成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未來發展空間、發達國家搶占新的經濟制高點和控制世界發展大局的焦點之一。現在很多事情都是由氣侯變化引起的,氣侯變化很大的焦點問題就是能源問題,按照世界銀行的研究,是世界十大焦點問題之首,我就不再細說了。
前面剛才領導和專家都介紹了能源和經濟的關系,為什么能源問題這么重要,大家看到這張片子,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鄧小平三步走的戰略,我國的經濟發展三步走的戰略,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未來20年到30年,我們仍然要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能源呢?這里我做了一個比較,左邊是現實,要保持生活質量需要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同時要提高收入分配,這意味著什么?我個人理解以往的,比如說去年的GDP也好,去年的收入也好,分配格局都已經定了,你要是增加新的分配收入必須要有新的經濟增長才能提高國民的收入分配,要不你就要把別人壓下去。另外一個,這兒有一個例子,但是不一定恰當,未來經濟總量是什么樣的。國務院曾經批了一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中關村總收入達到10萬億元,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14億人口,搞20個中關村,30個中關村,一個省市一個中關村多嗎?不多。當然這里面不能簡單的這么累加,有一個產業鏈問題,上游和下游的問題。
這是過去十年能源消費增長速度的比較,過去十年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超出了預期,2001年到2010年。大家請看這張圖,從1978年一直到2010年,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關系,我起了一個名字,副標題,欠帳是一定要還的,大家注意從1997年到2002年這個階段,能源增長率遠遠低于國民經濟GDP的增長率,那段時間正好遇到亞洲金融危機,又是我們國家經濟調整,我們說的軟著陸,能源有這么一個大的低洼帶,那個時候誰也沒想到,我這么低的能源增長速度,從2002年開始,經濟又開始高速增長,大家可以看到,這時候能源增長消費增長的曲線已經遠遠的高于GDP的增長速度,為什么?就因為在你大低洼的時候沒有去搞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預備未來經濟增長,史司長在這兒,那時候正好管電力,那時候燃煤電廠都不批了。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有著密切的關系。
再用這幾個數字更能說明問題,40:4,這是什么概念呢?從1950年到1990年,40年的時間,一次能源消費量凈增10億噸,大家可以想一想,這40年,我們的經濟是什么樣的,可能很多人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再看看2002年到2006年,短短的4年時間,一次能源消費量4年凈增10億噸。
到了2020年,按照我們現在說的,到底需要多少資源,很多研究機構做了這個預測,說了不同的情景,大致的情況就是不會低于49億噸標準煤。
我個人也做了一個簡單的測算,從這么幾個方面來套,2020年到底需要多少資源。大家注意這三個緯度,一個是保持制造業世界領先地位,這是十七大五中全會文件里提出的,盡管我們現在要調整產業結構,實際上在過去十年里面,我們的產業結構,特別是二產,第二產業,可以說十年如一日,第二產業意味著什么呢?我們說的能耗比較高的,載能量比較大的,我們既要保證制造業領先地位,提高技術,但是從能源強度來看,只要發展你很難把能源總量降下來。
第二,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大家可以查一下全國GDP的排名,按省的排名,可以看到前十名既是GDP的大省,也是出口的大省,出口什么?出口你的產品,產品都是載能的。再就是節能,我同意節能優先,大家也要注意到,我們有一些領域,比如說鋼鐵是高耗能的,他的效率已經是世界先進水平了,或者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了,你還要把它的能耗降下來,難,所以這就是我說的,我們的能源強度,以我們現在的產業結構,我們很難去改變第二產業的比例,再強化節能,我們的能源強度能接近美國和日本嗎。這個角度來講,我自己也是根據剛才說的,2020年50到60億噸標準煤的消費。
我拿美國也做了一個比較,作為一個假設條件,人口增長按照我們國家的戰略,能源強度從現在的0.9%左右降到0.62%,什么概念呢?實際上跟我們現在國務院發布的節能減排,十年降低33%,每五年16-17%,在這個基礎上我做了一個測算,2020年50億噸標準煤。
一個是我前面要說的,經濟一定要保持未來20到30年的高速增長,高速增長就離不開能源,沒有能源我們不可能有這個增長,開始的時候我說了氣侯變暖的環境,我們用什么樣的能源來滿足我們的經濟增長,確確實實,氣侯變化給人類帶來了影響,洪水、干旱等等。
還有我們國家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帶來了資源、環境的壓力,可以說已經到了承受能力的極限,剛剛環保局的李司長也介紹了,這是我們國家酸雨的分布圖,80年代中國幾乎找不到酸雨,1/10不到的地區,30年后,除了西藏部分地區以外,全國任何一個地方可能都有酸雨問題,這都是化石能源消耗造成的。
這些都可以看出來不可能靠化石能源維持我們的增長,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經濟總量,隨著人均的水平還很低,但你的經濟總量,你的能源消費總量已經世界第一,單說全球氣候變暖,有一些小島國已經沉在海底,家園都沒有了,你還說我人均的GDP很低,在人家的眼里來看,你是一個大國,經濟總量的一個大國,我還要去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來維持經濟增長,我不知道這個談判怎么談法,肯定是很難的。
所以我說化石能源不可持續,但是發展經濟又離不開能源,大領導都很清楚,這是2009年10月份,胡錦濤總書記在山東考察的時候,講過這么一句話:“大力發展包括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是搶抓世界新一輪能源革命先機的必然要求。希望可再生能源企業牢牢把握發展的機遇,瞄準世界產業技術的前沿攻關,不斷突破更多核心關鍵技術,努力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我們底下具體落實的,實際上我覺得還是很慢。
到底可再生能源能不能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起到它的作用,今年5月9號,IPCC在阿布扎里發布了一個可再生能源與減緩氣侯變化特別報告,評估了全球164種開發方案,當風電融入當地電網,其電量比例在20%以內幾乎不會增加電網的額外成本,這是由194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氣侯變化專家委員會工作了接近兩年寫出的專家報告。我們現在對可再生能源比例,剛才李司長介紹的,風電所占的比例1%,我們現在按照修正數據也就是1.2%,這跟20%差遠了。我們現在的比例,我們的電網優勢也好,資源優勢也好,有足夠的空間去發展可再生能源,等真到20%了,接近20%的再考慮未來的電力系統。
這個我就不再說了,下面就說說怎么來發展可再生能源,能源轉型,怎么來實現我們國家的能源轉型,電力體制改革說了多少年了,體制改革,利益分配機制調整很難,太難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大方向是不是明確了,化石能源不能再過多的去消耗,種養業提出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現在據我所知,能源局研究的政策,跟各省來談實施的方案,如何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實際上已經演變為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給各省地方開了一個什么口子?如果搞新能源,搞清潔能源能搞多少搞多少,不算控制量,所以整個一個大的方向是很明確的??稍偕茉吹囊幠;绞桨l展推動能源轉型,為建立未來可持續的能源系統并提供機會。
能源系統里面很重要的就是電力系統,剛才領導也說了要構造未來電力系統,未來電力系統到底是什么樣的?實際上未來電力系統應該是不僅僅能夠調整用戶端的波動性,實際上終端用戶,用電的用戶,你開一個燈,開了空調,比如說這個會議室今天這么大的設備,并沒說我開這個會議之前先給電力公司發一個預報,我要增加多少多少千瓦的電,很多東西都是隨機的,你閘一打開,電力負荷就上去了,但是這個電網調度能夠調整波動性。為什么發電端的波動性他就不能調整呢?所以未來電力系統就應該是不僅僅能應對用戶端的波動性,同時也能應對發電端的波動性,就是所謂針對可再生能源,風電也好說的間歇性。
這里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是構造未來電力系統理念的問題,這張片子是德國能源署介紹的,德國搞了三年的能源轉型戰略研究他的一個片子。他也是構造未來的電力能源系統,有一個核心的理論,我這個系統一定是100%接納可再生能源的,圍繞我這個理念,這個電網怎么去改造,我要配制什么樣的系統,要配制什么樣其他的輔助設施。他得出一個結論,2030年,100%接納可再生能源,電網改造要使終端用戶的電價,成本上升每度電上升1.5歐分,100%的接納可再生能源會使終端用電成本上升兩個歐分。構造我們國家電力能源系統,制定能源轉型戰略,一定要基于國家的全局觀來考慮,首先我們也要轉變觀念,接納可再生能源并不是不安全的,接多了就不安全了我認為這不對,你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我能100%接納可再生能源,就有新的電力能源系統,只不過它的代價是什么,這是我們需要做研究的,符合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它的代價是什么,我們要做研究。
要做研究就要做出科學決策,基于一個什么樣的理念,這是我開頭的題目,可再生能源發展需要一個良性循環,按照我們現在電網的優勢也好,資源優勢也好,沒有為可再生能源做服務,還不夠,遠沒達到風電20%的比例,還不需要國家大力的投資電網來接納可再生能源,我們用大規模超越式發展可再生能源來推動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轉型。2020年,2030年,當可再生能源達到一定比例,同時電力系統能源轉型也成功的時候,我們就會有一個經濟穩定,可持續的能源系統,那時候我們可以更大規模的發展可再生能源。怎么達到這個?現在我們還沒開始做試驗,這是我的一個團隊正在做的工作,可再生能源決策支持系統,我們希望利用科學的方法,我們講科學發展觀,研究我們100%的接納可再生能源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系統。一個是整個系統里有一個區域部署優化,全球資源的分布,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水平,到底可再生能源項目怎么布局,是最經濟的開發。再有發展到一定量,肯定是要對可再生能源,有的人說你補貼太多了,代價太大,我們就要看它對整個國民經濟到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是不是有利于國民經濟發展。同時要對已有的政策和未來所涉及的政策進行評估,我們把這幾個研究的模型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了這個系統,這項工作也正在做,這就是我們落實于國外的一些能源研究機構,這是我們所欠缺的。
這個并不是以我們現在的模型來做的能源局也做過能源發展戰略,工程院也做過能源發展戰略,能源所我們自己也做過,集過去的發展經驗和研究的基礎資料,我們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目標,總的來講,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17%,國家的目標是要達到15%,現在提出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經濟要發展,你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沒有能源,經濟不可能發展,我就把這個比例跟經濟發展的速度做了一個計算。如果化石能源要控制,必須得由可再生能源頂上,就是15-17%。2030年,要成為主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20%以上,到2050年,占一次能源消費1/3以上。
最后,大家請相信,除非你不相信太陽會升起,只要太陽每天升起,我們就一定能實現,謝謝大家!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