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四萬億后新一輪投資熱潮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首次在未來十到十五年的發展目標上進一步得到量化。
根據中國政府網10月18日刊登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下稱《決定》),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
新經濟支柱誕生
9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決定》,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個產業被確定為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在下一步發展過程中加快推進。
建銀證券近日發布的報告認為,我國將通過兩個主要途徑來優化產業結構。即加速傳統產業改組、整合,以及促進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其中,“十二五”七個新興戰略產業對GDP的貢獻將從目前的低于2%上升到8%。
“十二五”將成為調結構促轉變的攻堅期,機構對于新興產業GDP貢獻率不斷提高的看好也在《決定》中找到了答案。
因為,四大新興產業已經有了一個頗為宏大的發展目標,那就是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
根據《決定》確定的目標,到2015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
對于這些產業的發展目標,《決定》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并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再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支柱產業再定位
新興產業納入到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愿景地位,這對未來我國經濟格局產生的影響不言而喻。
而傳統支柱產業的地位也正在發生改變。
2003年房地產被國務院文件正式定位為“支柱產業”。但近幾年以來,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的勢頭引發了一系列爭議。
業內也反思著經濟發展對房地產是否存在著過度依賴。
很多專家認為,正是“支柱產業”為房地產撐腰,使得房價節節高升。
近日,國土資源部負責人對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答問時就強調,部分地區對房地產業不能作為城市經濟支柱產業還有不理解情緒。
該負責人強調,房地產業要以保民生為首要目標。
“一個產業是否能夠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看到產業發展前景的同時,還要看它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情況,從這方面來看,戰略新興產業目前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所相關專家表示,不過在他看來,戰略新興產業支柱化的趨勢是清晰的。
孫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