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化工(600470,收盤價12.06元)昨日(6月22日)宣布,公司與四川大學就磷酸鐵、磷酸鐵鋰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項目的技術開發達成一致,此舉意味著,六國化工將正式進軍新能源電池領域!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六國化工此次合作項目的學術帶頭人正是國內磷化工領域泰斗級人物——四川大學鐘本和教授。
涉足新能源電池
公告顯示,六國化工在6月18日與四川大學簽署了《磷酸鐵、磷酸鐵鋰技術研究與生產應用開發合同》,四川大學將負責研究開發磷酸鐵、磷酸鐵鋰產品生產工藝,解決公司利用此工藝實施工業化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實現工藝技術在生產裝置中的連續、穩定、達標生產,并提供產品的工藝技術方案和生產線的設計方案;另外,雙方還計劃共同建立電池級磷酸鹽生產技術研發中心。為此,六國化工將提供360萬元項目開發經費。雙方此次擬訂的初步合作履約時間為兩年。
“目前僅是一個技術合作方案,未來雙方在產業化領域的合作,還要進一步約定。”六國化工相關負責人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四川大學在研發磷酸鐵、磷酸鐵鋰方面已經技術儲備多年,待技術成熟并進入產業化后,四川大學將采取技術轉讓還是技術入股的方式,目前雙方還沒有落實。不過他表示,預計一年后該項目就將進入試生產。
川大知名教授領銜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四川大學方面了解到,六國化工此次與四川大學的合作項目,技術帶頭人正是國內磷化工領域的泰斗級人物——鐘本和教授。鐘教授系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研究磷酸、磷復肥、磷化工及環境工程,為解決我國中品位磷資源利用做出了重大貢獻;她還承擔了國家“六五”到“九五”四個五年計劃的國家重大攻關項目,其科研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教育部特等獎等國內重要級獎項。近年來,由鐘本和教授領軍的四川大學科研團隊在濕法磷酸凈化路線取得了長足進步,并已在產業化領域取得突破。
據介紹,磷化工行業的核心是磷酸制造技術。我國目前成熟的磷酸生產工藝主要有熱法磷酸工藝和濕法磷酸工藝。前者磷酸純度高,但成本也高;后者純度偏低,但成本也相對較低。四川大學在濕法磷酸凈化技術方面處于國內一流水平,因此業內人士普遍猜測,六國化工此次進軍新能源電池所走的技術路線,即利用四川大學在濕法磷酸凈化技術方面的優勢,開發磷酸鐵、磷酸鐵鋰產品。
“這對六國化工來說是一個新的業務領域!”江南證券化工研究員盧全治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國內大型磷復肥企業,公司業績雖然較為穩定,但也沒有什么突破。經過多年的積累,此次雙方在新能源電池領域的合作將是六國化工向更高端、更大規模磷酸鹽領域的拓展。隨著我國私人用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的出臺,新能源電池的廣闊市場前景已經充分顯現。如果一切順利,未來新能源業務將成為公司的一大看點。不過該研究員也指出,國內新能源電池技術尚不成熟,量產還有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