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對于中國電網發展進程來說,是極具開創意義的一年――它既承接了上幾年的發展脈絡,并順利開花結果,又順應世界電網發展大勢,開創性地提出并豐富了一系列新概念,為這以后幾年的電網發展指明了方向、鋪平了道路。
2009年,對于中國電網企業而言,又是極其艱難的一年―――它延續了上一年上網電價調整帶來的購電成本大幅增加,又遭受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導致的售電量大幅下滑,在雙重打擊下,電網企業出現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虧損局面,直到今年11月危機才開始解除。
把這一年放在整個電網發展歷史和世界技術革新的大背景中,我們會看到,許多事情的出現都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一方面,在爭論、質疑聲中成長的特高壓,經過多年的堅持、醞釀和積蓄,終于在這一年噴薄而發:1月6日,我國首條100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以下簡稱“晉荊線“)正式投運;另一方面,隨著信息革命的不斷推進,電力傳輸高度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互動化的條件已經成熟,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要求電網必須具有更廣泛的容納性和靈敏性,在美國提出智能電網概念后,中國電網企業迅速跟進,并制定了相應的實施計劃。而電網企業大虧損則是由于偶然的政策性調控和國際金融危機導致。
當然,這一年中國電網正常的建設改造、營銷服務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但在電網發展大勢上,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大電網、智能化的全新階段。
主題:進入歷史最好發展時期關鍵詞:特高壓
2009年,屬于特高壓的有兩件大事:晉荊線投運、2009特高壓國際會議召開。
截至12月6日,晉荊線已經運行了整整11個月,來自國家電網公司的官方消息稱,這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線路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工作非常出色:不但保持了安全、穩定、可靠的運行,而且有效發揮了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了豐枯互濟,緩解了四川、湖北等地“豐水期有電送不出,枯水期缺煤購不回”的矛盾。
當然,上述作用和成果都是顯性的,透過這些看得見的作用和成果,我們會發現晉荊線帶來的影響在廣泛性和深遠性上更具探究意義。
在廣泛性上,晉荊線的投運,不但在國內促進了我國電力設備制造業的升級換代,更帶來了我國電網的“技術優勢”,提升了“民族制造”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確立了我國在世界電網發展的領先地位。特高壓國際會議的召開,則讓世界了解了中國電網發展的水平,中國特高壓的創造性和創新性也得到了更大范圍的認可,贏得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更深遠的影響是,晉荊線的安全穩定運行和有效發揮作用,既平息了業界內外對發展特高壓必要性、技術可行性、安全性的種種質疑聲音,也得到了政府高層的認可和支持―――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特高壓國際會議上明確表示:要抓住特高壓輸電發展的難得機遇,不斷完善特高壓輸電技術,加快特高壓輸電技術應用步伐。這不但更加堅定了電網企業繼續推進特高壓建設的信心,而且也調動了各級地方政府爭取特高壓進入本地區的積極性。
可以說,在2009年,中國特高壓發展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政策支持,都在這一年達到一個頂峰。
與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初期將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骨干電網宏圖相對應,南方電網公司也提出了“一交一直”的特高壓電網建設計劃,其中±800千伏云南―廣東直流工程將于今年底實現雙極投運,云南水電也將通過特高壓實現西電東送。
良好的輿論環境,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高漲的參與熱情,種種跡象表明,今后幾年,特高壓建設將迎來一個建設的高峰期,以至于最終形成覆蓋全國的特高壓骨干電網,改變現有電力傳輸方式,甚至重構我國能源格局將不再只是一個遠景規劃。
主題:開創電網智能化新時代關鍵詞:智能電網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那番著名的講話之前,即使是電力專業人士,也鮮有知道智能電網的,而今,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可能也能對智能電網說出個大概來。
2009年2月,隨著奧巴馬能源新政中智能電網概念的拋出,智能電網一時風靡全球,成為各國爭相關注的焦點。而在中國,2008年大冰災喚醒的對分布式電源的需求,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老百姓對更加靈活、節約使用電能的渴望,都使得智能電網迅速地在中國生根。
同樣是在2009特高壓國際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向社會公布了其對“智能電網”的定義及發展目標。
透視國家電網公司對智能電網的理解,我們看到,特高壓作為一個核心組成部分被植入智能電網中,并著重強調在輸電側的堅強性、智能化。
應該說,如此定位智能電網發展方向,是與我國的國情分不開的。一方面,我國資源地理分布不平衡,新能源發電一般距離負荷中心較遠,依靠特高壓輸電可以改變這一局面;另一方面,依靠現有的輸電技術,損耗較為嚴重。據統計,目前每年輸電、配電和用戶端損耗約9%,約3000億千瓦時,折合1.5億噸原煤。
根據中國的實際,國家電網公司給智能電網前面加了一個定語,那就是“堅強智能電網”。在隨后的幾個月時間里,國家電網公司不斷對智能電網概念進行本土化改造,并最終確定為―――統一堅強智能電網。
在完善定義內涵的同時,國家電網公司還相應在部門建制、人員配備上進行了調整,并著手進行了一系列的智能電網試點探索。
現在再回過來梳理智能電網從引入到生根的過程,我們發現,作為中國最大的電網運營企業,國家電網公司表現出了良好的對世界尖端電網技術的快速反應能力,展示出了強大的消化吸收世界電網發展先進理念的能力,同時也反映了國家電網公司在智能電網研究上是有充分的準備和深厚的積淀的。
當然,我們也看到,在對待智能電網上,南方電網公司有自己的理解,該公司總經理袁懋振認為,將結合國情、結合南方電網實際,實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子,建設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具體的方向則是從提高西電東送主網架的安全穩定性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努力提高供電可靠率等方面入手來發展智能電網。
電能 發展戰略 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