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陜西商洛供電局員工為商州城區的70臺公網配變加裝智能控制箱。這種控制箱具有運行監測與分析、電能分配、故障保護、集中抄表、數據無線傳輸等多項功能,可有效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這是陜西省電力公司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部署采取的具體措施之一。
從沒電到有電,從簡單的一根電線到電網智能化控制,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科技的強力支撐下,陜西電網日益堅強,并向智能電網的科技前沿邁進。
解放初期,陜西電力工業基礎薄弱。1972年6月,330千伏劉天關送變電工程建成投運,陜西、甘肅、青海電網連接在一起,成為全國四大電網之一。在電網發展過程中,陜西電力工作者圍繞發電、電網、修造、電力施工以及電子計算機應用等技術問題,堅持不懈地開展科研工作。
陜西公司重視抓重大創新項目研發、抓科技攻關團隊建設,形成了本部、所屬科研單位和重點領域、群眾性科技活動三個層面的科技工作體系,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在電網發展、運營技術難題研究、新技術推廣應用、試驗研究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科技為一線服務。陜西公司針對主網架升級,超前研究750千伏關鍵技術,部分成果已經應用。“提高陜西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綜合對策研究”項目全面評估了“十一五”期間750千伏電網建設對陜西電網的影響,對陜西750千伏主網與330千伏電網的協調發展、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指導作用。“750千伏施工技術革新”項目研制了線路及變電高空作業車和操作平臺,研發了張力放線壓接管的精確控制技術。“一牽八”放線技術,成功應用于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施工中。
群眾參與使科技創新花開滿園。西安供電局員工研制的帶電導線異物處理器,可以快速、安全地剪斷纏在導線上的風箏等異物,幾年來因同類原因停電的次數減少80%以上。渭南供電局開發的110千伏變壓器推進器,提高了作業效率和安全水平,降低了勞動強度。
2008年,陜西公司開發的“引入介電響應理論的大型電力變壓器壽命評估技術與應用”項目,首次獲得國家863計劃資助;“電能質量復合控制技術及裝置”項目首次納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今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目標。陜西公司圍繞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六大業務環節和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確定了一批試點項目和課題。其中,智能化變電站建設、西安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用電信息系統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監測系統等項目獲國家電網公司批準。陜西公司獲得原則同意,參與智能電網相關技術標準、規范的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