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游水電資源開發是國家“西部大開發 ” 、 “西電東送 ” 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黃河水電資源開發的主體 ,黃河水電公司成立以來 , 遵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 ,在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 ,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 , 認真履行國有大型企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濟責任 , 始終把 " 治理黃河、改造黃河、開發黃河 " 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 , 全力推進國家 “十一五 ”規劃中確定的黃河上游大型水電清潔能源基地和綜合產業基地建設 , 黃河上游水電資源開發的日益加快 , 在黃河上游保持了 " 建設一批、籌建一批、規劃一批、投產一批 " 的梯次持續開發局面 , 實現了建一座電站 , 改善一片環境、帶動一方經濟 , 造福一方百姓的良好社會效應 , 為拉動青海經濟增長 ,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黃河水電公司基本情況
黃河水電公司是國家為了適應西部大開發和 " 西電東送 " 戰略 , 建設我國西北水電基地 , 推進 " 西電東送 " 和全國聯網 , 利用己建成的龍羊峽和李家峽水電站為母體成立的流域水電開發公司。 1999 年 10 月在陜西西安掛牌成立。公司的股權比例為 : 中電投集團公司 87.1% 、青海省投資公司4.0% 、陜西省投資開發公司 3.9% 、甘肅省投資開發公司3.9% 、寧夏投資開發公司 1.1% 。
公司成立七年來 ,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幫助下 , 廣大干部員工克服公司成立之初黃河來水連續 5 年偏枯、經營巨額虧損、資產質量較差、經營水平不高、管理基礎薄弱、結構比較單一的狀況和困難 , 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不動搖 , 迎難而上、拼搏進取 , 經過七年的不懈努力 , 企業的改 革和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 公司資產質量明顯提高 ,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 各項工作全面進步。初步形成了規模與效益持續增長、效益增長速度與規模增長速度同步發展的態勢 ,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截至 2007 年 6 月底 , 公司資產總額 300 億元 , 連續七年獲得 " 青海省財政支柱企業 " 榮譽稱號。員工總人數為 4285 人。公司擁有己投產發電的大、中、小型電站有龍羊峽、李家峽、公伯峽、蘇只、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水電站、大通河流域小水電站以及格爾木燃氣電站 , 己投產裝機容量為 565 萬千瓦 , 在建裝機容量 583 萬千瓦 , 規劃裝機容量近 1350 萬千瓦。
二、黃河上游水電資源情況
國家 " 十→五 " 規劃建設的黃河上游大型水電基地 , 是黃河鄂陵湖出口至寧夏青銅峽河段 , 該河段全長 2308 千米 ,地跨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五省 ( 區 ), 落差 3135米 , 可規劃布置 37-38 座梯級水電站 , 裝機容量 2501 萬千瓦 ,年發電量 947 億千瓦時。其中 : 龍青段裝機容量 1701 萬千瓦 ,年發電量 602 億千瓦時 : 龍羊峽以上河段裝機容量 800 萬千瓦 , 年發電量 345 億千瓦時。目前已建成投產容量 780 多萬于瓦 , 僅占可開發容量的 1/3, 正在建設和籌建的約 1/3, 尚未開發的約 1/3 。
三、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
截至 9 月底 , 累計在青海完成基建投資比億元 , 累計投產容量 172.5 萬千瓦。在 2006 年投資達到 40 億元的基礎上 , 在 " 十一五 " 期間年平均投資繼續達到 40 億元以上 ,將有力地推動黃河水電產業的發展 , 形成青海水電建設的高峰期 , 并大大帶動省內相關產業的發展 , 支持青海經濟的快速發展。累計完成發電量 889.35 億千瓦時 , 實現銷售收入l30 億元 , 上繳國家稅收 20 多億元 , 連續 7 年榮膺青海省財政支柱企業 , 榮獲 "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 和 " 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優秀企業 " 等光榮稱號。
按照國務院確定的 " 流域、梯級、滾動、綜合 " 的水電開發原則 , 以及青海省政府與中電投集團公司達成的 2010年在青裝機達到 1000 萬千瓦的戰略框架協議 , 中電投集團公司賦予了黃河公司特殊政策 , 即 , 利潤不抽走 , 轉為資本金 , 再投入下一座電站的進一步開發 , 保證了黃河的梯級開發和滾動發展 , 這種 " 業主負責、建管結合、主體明確、產權清晰、流域開發、滾動發展 " 的黃河水電開發模式 , 使水電站的建設周期大大縮短 , 降低了工程建設成本 , 給沿黃區域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公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 將水電工程效益逐步發揮同移民生活的改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 , 努力做到建好一座電站 ,造福一方人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1. 促進了電力發展 , 實現了經濟效益。
黃河上游水電的開發 , 形成一個有極大調節能力的梯級電站群 , 在電網中具有供電質量穩定、可靠性強、運行方式靈活等優點。尤其是龍羊峽水庫在擔負著黃河上中游流域水量調節的重任的同時 , 龍羊峽水電站優質低廉的電能多年來有力地帶動和促進青海工農業 ( 高耗能 ) 的發展 , 還向西北電網提供了強大的電能 , 并擔負著全網調峰、調頻的重擔。長期以來 , 龍羊峽水電站作為西北電網的第一調頻廠 , 為西北電網的安全穩定優質經濟運行做出了巨大貢獻。
2. 有效改善了流域自然環境 , 實現了生態效益。
公司在流域資源開發過程中 , 十分注重環境保護 , 堅持在保護中開發 , 開發中保護 , 促進入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濕地面積增加。近些年黃河上游陸續建成的電站 , 梯級水庫相繼蓄水 , 形成了較大的人工湖泊 , 增加了濕地面積 ,僅龍青河段已開發電站共增加濕地面積約 600 平方公里 , 改善了庫周地區生態氣候 , 庫周人居環境的改善及陸生植物的生長 , 也是黃河水電資源開發相對于其它電源開發的明顯優勢。
植被覆蓋面積增加。一方面 , 加快流域水電資源開發 ,可以 " 以電代柴 ", 解決了退耕還林還草后的燒柴問題 , 減少人為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 保護了河流上游河源地。另一方 面 , 電站在開發建設的同時 , 對工程所占地區、庫區周邊宜林宜草地進行綠化、封育、維護 , 目前已開發建設的電站共植樹、種草、造林面積 148 公頃。
河水含沙量降低。由于已建成的龍羊峽、李家峽、公伯峽等大型水電站庫區的攔沙作用 , 大大降低了黃河的輸沙量。龍羊峽建成投運以后 , 由于水庫的調蓄作用 , 使枯水月納污能力提高 31%~48%, 含沙量降低了 61%, 極大地提高了河段枯水期的水環境容量 , 保障了河段生態環境用水的水質標準 , 為區域水源地的建設和保護提供了有利保障。
自然災害下降。隨著龍羊峽多年調節水庫的建成 , 充分利用其防洪庫容 , 削減黃河上游河段洪峰流量 , 大大提高了黃河上游河段兩岸的防汛標準 , 減少了下游防洪壓力 , 縮小了其它梯級水電站泄洪建筑物和導流設施規模 , 對減少下游沿河兩岸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環境污染減少。黃河上游水電是無污染、可再生能源 ,可節約煤炭、石油、核等稀有金屬及化工資源 , 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可替代新建大量的火電站 , 節約原煤 , 減少廢氣排放 , 降低大氣污染、減小溫室效應。3. 拉動了地方經濟的增長 , 實現了社會效益。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黃河上游水電基地的開發與建設 , 每年都將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 , 總計投資將超過 1200億元。按目前黃河上游水電造價的實際情況 , 建筑及安裝工程投資將達到 50% 左右 , 約 600 億元 , 按 3.22% 的稅收測算 , 地方財政將增加約 20 億元的財稅收入。所有電站建成運行后 , 裝機容量達到 2543.95 萬千瓦 , 每年向社會提供 950.92億千瓦時電量 , 如果按國家出臺的西北地區新建水電上網標桿電價 0.227 元 / 千瓦時和各電站的發電量按多年平均發電量測算 , 年產值將達到 216 億元 , 將每年向地方上繳 37 億元以上的稅收。同時水庫維護費和后期扶持基金的上繳 , 都將極大改變電站所在區域的財稅收支狀況 , 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促進了沿黃地區工農業發展。黃河斷流對國民經濟及社會穩定的影響無法估量 , 是倍受關注的焦點 O 由于黃河上游水庫的調節 , 使黃河下游不斷流的保證率從 54% 提高到 80%為沿黃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06 年 5月 14 日 , 隨著黃河入海流量達到每秒 895 立方米 , 創下自1997 年以來同期入海流量的最高水平 , 黃河己實現自 1999年實行黃河水量統一調度以來連續 8 年不斷流 , 一度惡化的黃河流域生態狀況開始好轉。
黃河上游兩岸地區屬于干旱和半干旱等少雨區、水澆地面積偏少。電站建成后將改善黃河兩岸由于缺水不利于農業發展的局面 , 水庫形成后抬高了地下和地面河水位 , 部分淺山農田可直接從水庫取水 , 變抽水灌溉為自流灌溉 , 增加了黃河上游兩岸的灌溉面積 , 為黃河谷地的綜合開發提供了良好條件。在 13 座大中型電站中有 100 米以上的高壩 5 座 ,正常蓄水位 1856 米一 2600 米 , 抬高水位 loo-245 米。利用各電站水庫大壩抬高的黃河水位 , 白流飲水 , 進行淺山區的水土資源開發和生態治理 , 不僅可增加和改善水澆地面積 ,節省電力資源 , 減少入黃泥沙 , 而且可改善當地的生存條件 ,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提高群眾水平。根據己完成的李家峽、公伯峽等灌區的前期工作成果 , 龍羊峽以下水電站水庫灌區可開發利用的灌溉面積 81.59 萬畝 , 其中自流灌溉面積由 32.01 萬畝增加到 71.15 萬畝 , 提灌面積由 20.07 萬畝減少到 10.44 萬畝 , 共增加灌溉面積 29.51 萬畝 , 相當于青海省全省現有灌溉面積的十分之一 , 改善灌溉面積 52.08 萬畝。
加速了黃河上游少數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進程。水電開發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黃河上游的水電資源豐富地區大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緩慢 , 貧困程度深。隨著黃河上游水電的開發 ,大量吸引資金。同時成千上萬的施工隊伍和工程技術人員進入現場 , 為工程所在地輸入了大批人才 , 帶進各種先進的文化思想和意識 , 轉變了當地居民思想觀念。工程建設需要大量建材和設備 , 又為相應的建材、冶煉、機械、電子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帶來了發展機會。集鎮、公路、通訊等項目的興建與發展 , 改善了電站工程所在區域的投資環境 , 極大地帶動了電站工程所在地的商業、城鎮建設、服務業的發展。
在黃河上游已建的龍羊峽、拉西瓦、李家峽、公伯峽、蘇只、積石、峽等水電工程中 , 由于工程建設管理、電站運營管理、生活服務等需要 , 推動了工程所在地城鎮化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道路、綠化等配套工程 , 伴隨水電 工程一起建設 , 城鎮基礎設施質量有了較大的提升 , 行道植樹、花壇、綠化、生態園區等建設 , 有了顯著的提高 , 由此亦帶動了區域商貿業的發展與科技文化、思想交流 , 促進了鄉村的城鎮化發展進程和城鎮的生態化建設 , 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 保持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繁榮和穩定。
帶動了黃河上游區域旅游業的發展。發展旅游業是水電開發區域老百姓脫貧致富、擴大就業的重要產業選擇。黃河谷地峽谷切割、群山環繞 , 山俊水秀 , 黃河上游每一座電站的建成 , 高峽平湖又添美景 , 其雄偉的人文景觀與生態旅游和其他歷史景觀相結合 , 形成了沿黃特色旅游帶 , 推動了電站所在地旅游業的發展 , 帶動庫區周圍服務、貿易等行業的發展 , 成為庫區周圍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龍羊峽水電站的建設 , 形成了宏偉大壩、廠房等建筑物與水庫形成人工自然湖泊景觀 , 和青海湖鳥島、塔爾寺、 H 月山遙相呼應。李家峽電站廠房、庫區與附近的坎布拉森林公園、丹霞地貌相互結合 , 組成了人工與天然各具獨特的景觀生態體系 , 構建了“黃河水上明珠旅游線 ” 。各電站同時被地方政府列為經濟成果展示性旅游點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因此 , 黃河上游水電資源開發 , 有效體現了水電工程建設與人工自然景觀生態、現代建筑景觀文化、歷史人文景觀遺跡開發的有機結合 , 從而拉動了地方區域旅游業的發展 , 使各族群眾依靠本地旅游資源脫貧致富。
改進了黃河上游區域的交通條件。黃河上游水電基地所在區域 , 特別是黃河青海省境內河段水電站所在區域 , 自然條件相對惡劣 , 交通閉塞 , 人口稀少 , 經濟文化生活水平相對較低。黃河上游水電的開發建設過程 , 基本上是建一座電站修一條公路 , 這極大地改變了電站周圍的交通條件 , 在滿足該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的同時 , 為當地及沿途百姓提供了很大的交通及物流便利 , 將黃河谷地的白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及旅游景點串聯起來 , 打造精品旅游線路 , 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龍羊峽修建了日月山至龍羊峽水電站全長 58 公里的專用二級公路。李家峽修建了從平安至李家峽峽口黃河大橋 , 全長 86 公里的專用二級公路。公伯峽對外公路建設等級為二級 , 里程長 9 公里。同時公司投 資 7000 萬元對阿岱至循化公路進行了改造。
改善了移民的生活水平。黃河上游在水電開發中 , 認真執行移民政策 , 從移民安置點選擇、生產措施恢復建設、移民村莊規劃設計、基礎設施配套實施、文教衛生宗教設施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移民安置完成并經過一定的恢復期后 , 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 安置區的教育和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 目前的生產生活水平和當地非移民群眾水平相當 , 有的安置點還要略高 , 移民對安置效果基本滿意。
四、今后幾年公司的發展思路
經過幾年來的艱苦努力 , 公司的生產經營和開發建設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安全生產保持穩定 , 開發建設方興未艾 , 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 改革成效大幅顯現 , 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 發展質量明顯提高 , 公司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根據 “十六大 ”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在 2020 年比 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及 2015 年西北電網規劃要求 ,黃河水電公司將在 2010 年在青裝機容量突破 1000 萬千瓦 ,2020 年前基本完成黃河上游龍青段水電開發任務。
公司今后幾年的發展思路是 : 以水電為基礎 , 加大黃河上游水電資源的開發力度 , 加快大通河等其它流域的水電資源的開發 , 積極支持和參與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論證與申報工作 , 適時開發煤電、氣電以及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以電力為核心 , 積極向電力上下游產業延伸 , 加快開發國家和地方鼓勵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多晶硅 項目和其它高載電項目 , 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獲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 全力打造黃河上游水電基地和電站服務產業基地 , 早日把公司建設成為控股型、經營型、節約型、集團化、現代化、國內先進的區域能源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