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都在爭相利用以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為主要的新型能源,在這場新的能源爭奪戰中,合肥處在什么位置?該怎樣盡早動作?今天上午,現任省新能源協會名譽會長宋明女士在廬州講壇第65講上,全面通俗地闡述了合肥市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基礎與狀況。
廚房垃圾扔掉很浪費
宋明說,在太陽能上,合肥全年太陽能資源較為穩定;此外,生物質及廢棄物資源上,合肥市農作物年產秸稈260萬噸以上,大多數用于還田,農村自用,甚至焚燒,有較大回收利用潛力;值得一提的是,全市生活垃圾廢棄物一年約有69萬噸(每天約1900噸),其中餐廚垃圾類占60%以上,廢塑料占8%,紡織物占2%;這些被扔掉的大量垃圾原本都可回收用作新能源。
合肥地下熱相當豐富
宋明表示,合肥淺層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土壤溫度相對恒定,再生迅速,可循環使用。據測算,合肥市域地區按7000平方公里計算,每年可開采淺層地熱能的資源量相當于1.4億噸標準煤。而截至目前,合肥市淺層地源熱能建筑應用面積70多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約20萬噸標準煤;地源熱泵及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只有十多家。
新能源應用尚在試驗
宋明指出,合肥市目前對新能源的推廣應用主要以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熱水器為主,其他類型的新能源及節能技術應用較少或還處于試驗階段。2006年,合肥市先后在合肥大劇院、金星花園、富廣大廈、科學家園等近10個建筑小區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合肥新能源利用的科研力量雄厚,前景良好,但目前總體規模仍偏小,2009年新能源產業工業產值約為20億元,只占全市的1%。可再生能源建筑所占的比例偏低,在市區建筑中,所有各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不到30%;與可再生能源一體化的建筑面積720平方米相比,只占既有建筑面積2.2億平方米的3.3%,尤其在公共建筑上尚未普遍推廣。
人物簡介:宋明 女,安慶人,曾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華皖實業集團董事長、總裁,省政府經濟文化研究中心黨組書記。2009年11月,省政府成立省能源局后任省新能源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