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地熱井噴
從拉薩驅車向西走90多公里,就到了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遠遠地就看到熱水從地下汩汩冒出、熱汽蒸騰。目前,依地熱而建的電廠、蔬菜基地、溫泉游景點等已把羊八井這塊盆地變為一座聞名遐邇的熱城。
西藏地熱資源豐富,境內已發現溫泉、沸泉等各種類型的地熱顯示區664處。依據初步調查的350多處地熱顯示點的熱流量估計,其熱能每年約可折合300萬噸標準煤所釋放的熱量。據了解,從1974年開始,國家把羊八井開發作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先后撥出2億多元資金,經過藏漢工程技術人員的艱苦創業,豐富的地熱資源開始被開發利用。1975年,西藏第三地質大隊用巖心鉆在羊八井打出了我國第一口濕蒸汽井,第二年我國大陸上第一臺兆瓦級地熱發電機組在這里成功發電,開創了世界中溫淺層熱儲資源發電的先列。 經過30多年的開發建設,目前羊八井地熱電站總裝機容量已達2.5萬千瓦,累計發電量超過24億千瓦時。
“我們還沒有將西藏的地熱資源最大程度的利用起來。”西藏電力有限公司羊八井地熱電廠副廠長蔣勇說,目前羊八井地熱電站已開發的主要是淺層資源,也就是埋藏在地下90到250米之間的地熱。而儲藏于地表1400米以下的“大儲量、高品質”的地熱資源尚未開發,這部分深層地熱的總裝機容量保守估計至少為3萬千瓦。蔣勇坦白地說,經過幾十年的運營,羊八井地熱電站也出現了結垢、腐蝕和熱效率低等問題,地熱資源的利用面臨技術革新。
今年3月,一座1000千瓦的新型地熱發電項目在羊八井開工。這個項目首次在西藏采用雙螺桿膨脹動力機等先進地熱發電技術,它可以將地熱水全部引入到動力機膨脹做功,地熱水在送入全流動力機前無需進行擴容和閃蒸等處理,能量的利用率有較大提高。
“還有專家正在研究用地熱為拉薩市民集中供暖。”蔣勇介紹說,拉薩的冬天異常嚴寒,居民都是依靠電熱取暖。該設想打算建立利用地下淺層低溫地熱資源的即可供熱又可制冷的高效節能熱泵系統。冬季熱泵作為供暖的熱源,同時蓄存冷量以被夏用;而在夏季作為冷源,同時蓄存熱量以備冬用。“如果設想一旦成立,未來的拉薩不僅有源源不竭的城市新溫暖,地熱能還能與太陽能、風能一起替代傳統薪柴能源,保護西藏的藍天碧水。”
現在,走在西藏廣袤的土地上,居民房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院子里的太陽灶,道路兩旁路燈桿頂上都有一塊長方形平板的別致的路燈……這一切都昭示著西藏正廣泛利用著太陽、風、地熱等自然賦予的資源。而這些自然資源的利用不僅是西藏常規能源短缺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對西藏的環境保護也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