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源市場發展很快,近幾年來,能源短缺,國家鼓勵節能減排技術和清潔能源的發展,地源熱泵的發展也就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政策上給予了一定的優惠條件。政府,市場對地源熱泵技術、產品需求比較旺盛。需求的增加自然帶動市場發展,因此地源熱泵較前幾年的發展速度非常迅猛。目前地源熱泵技術已經成為供暖制冷領域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節能、環保、供熱費用低廉的主要技術手段。
盡管近兩年地源熱泵發展速度直線上升,人們對新能源、新的節能技術手段認可度大大提升;然而在市場推廣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較為棘手“盲目”問題。
政府補貼過于盲目
地源熱泵技術自上世紀末作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計劃從美國引進以來,在科技部、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的支持下,作為國家鼓勵推廣的節能環保技術列入多項推廣計劃,從資金、稅收、貸款、補貼等多方位予以政策扶持。從各方面考慮這都是為了鼓勵和推動行業的發展,然而卻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
地區是否適合使用?適合于何種機組?政府缺乏考慮,也沒有專家科學的進行論證,往往因為系統節能就不考慮其他而開始鼓勵和大量實施。地源熱泵與其他的節能項目不太一樣,它是比較復雜的技術而且有一個積蓄的過程,也許開始的時候運行沒有問題,等經過一定的運行周期問題才會顯現,節能效果才能清晰。
除了前期的考察問題,對于補貼政府也是盲目的而不經考察的,例如北京市政府從2006年起對采用地源熱泵技術供暖的工程每建筑平方米一次性補貼50元,使用者可享受分時谷價電費優惠。政府不調查項目是否節能,也不根據實際的技術應用面積而是按照項目平米數進行補貼,這種做法使得不節能的項目和虛報面積的項目“鉆了空子”。應該按照節能效率進行補貼,也就是省出多少電補貼多少錢,如果不節能也應該采取懲罰措施,在項目設計方案中按照節能效果給與補貼,在運行過程中進行監測,如果達不到效果應該返還相應的補貼,不應該一味的進行鼓勵。
企業進入行業盲目,缺乏系統學習
市場混亂的原因之一就是入行的企業非常隨意。實際上,地源是一項成熟的技術,只是使用者對其缺乏全面的學習和掌握。看似簡單實際上牽扯到很多方面的問題,行業的從業人員沒有系統的經驗,這是最大的問題。地源熱泵學會已經堅持培訓兩年的時間,但是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還是遠遠不夠。
行業人士都知道,地源熱泵從2005年開始是發展的第二個高潮,于2007年左右,新進企業逐漸增多,這些新進企業大概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工程公司,從前是從事機電安裝的,對設備安裝調試比較有經驗;第二類,從前是從事空調產品的企業,轉而從事地源熱泵項目;第三類,傳統商用空調制造商,由于產品競爭激烈,紛紛向新市場投入。每一類企業都缺乏系統的培訓。眾所周知,地源熱泵是從國外引進的一項技術,在我國并沒有多長時間的實踐,很多企業都是轉型而來,這樣就導致不同行業轉型過來就存在不同的問題。例如:從地質勘探領域轉型而來的企業就對地質方面比較熟悉,但是對室內的布置可能就會出現些許的問題;作為生產廠商其核心就在機組,機組怎樣集合到系統上實際應用就缺乏綜合的考慮;經銷商方面往往得不到上一級廠商所給的整體項目支持,等等。
所以,目前很多情況下企業也是比較盲目的做項目。
業主投資盲目,項目節能效果不會合理判斷
地源熱泵學會的李元普主任做過很多下項目的評估、診斷,發現業主投資很盲目,往往是聽說項目政府給與補貼就投資。不了解地源熱泵項目,不考慮地區可行性、系統節能效果、施工單位的經驗等。這樣的盲目投資最終導致的結果不僅達不到“節能”還是“浪費”。
舉一個項目前期方面的例子來說明,憑地質條件、巖土結構進行評價,分析其是否適合應用地源熱泵技術,含水量飽和有利于散熱,如果不飽和換熱能力就會比較差,就要花很多的錢來投資改善地質條件,業主應該考慮這樣投資是否還值得。如果是水源熱泵,那就要考慮該地區的地下水抽取和回灌是否容易,同樣考慮投資問題。所以對業主的地源熱泵只是的普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讓業主了解什么項目是可靠完善的,什么是不合格的項目,改變盲目投資的現狀。
地源熱泵處于無人管理的尷尬位置
政府并沒有定義哪個機構來管理和規劃,建房子是建設部管,與土地有關歸國土資源部管,但是地源熱泵這類工程兩方面都涉及到,應該歸建設部管還是歸國土資源部管?到現在一直都沒有定論。這道倒是的后果可能會是項目之前“搶資源”,距離過近不易再新設地源熱泵項目。如果當地政府沒有項目登記、沒有管理,只要是地源熱泵項目就批準,這樣做的后果可能會導致后來的項目影響到之前的地源熱泵系統取熱問題,井的距離太近會導致兩個項目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今后如果地源熱泵大面積應用的時候必將成為主要矛盾。因此,政府應該設立專門的規劃部門來對項目進行管理。
另外,項目還要牽扯的蓄熱問題,冬天取熱能,夏天就需要進行補充,這跟水源熱泵地下水回灌一個道理。怎么個蓄熱方法?經費從哪來?這些既是企業責任心的問題,也是政府部門應該協調的問題。
缺乏可操作的準入制度和科學評價體系
市場比較混亂,沒有一個準入制度,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公司做這項業務,對操作者個人沒有資質,對實施單位沒有資質。對于最前段、最核心的設計部分,設計院通常回避,對于陌生的技術,設計院通常采取謹慎保守的態度,這無可厚非。所以很多情況下水源熱泵項目的設計都是由專業公司來完成。從技術角度講,這樣做最大的問題是企業不是從整個系統角度進行設計而是簡單的從某一環節,或機組或室外,進行考慮,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或不節能或可靠性降低。
另外,這里所說的科學評價體系或者說是驗收規范,不是簡單的檢查管子安裝是否正確,設備安裝是否正確,而是就整個系統而言,什么樣的系統可以被評定為合格,什么樣的系統不合格,至今仍沒有明確的定義,也沒有一個監督機制對項目進行審查,所以項目的節能效果也就不能保證。現在的監理部門大多不熟悉地源熱泵技術,無法對其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也應該對這一部分人群進行知識普及和培訓。
一個地源熱泵項目需要考慮的事情比較多,第一從技術方面應該考察當地地區巖土結構是否合適,第二從當地的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綜合考慮;第三還要考察集成商或制造商或工程商是否有能力來做地源熱泵項目,應該從整個系統考慮,而不是從某一單方面考慮;項目完工以后有監督審查部門對項目進行評價。
以上這些都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些需要中央部委發文、有的需要地方政府管理、有的需要行業組織學會或協會的協助、有的需要企業產生自律。事情的發展都需要一步一步來,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行業自律問題,企業加強人員培訓,提高企業自身能力,不參與惡性競爭,這是保證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第二,行業組織要加強推廣工作,培訓、交流活動等,增大宣傳力度,不光是對操作者也應該針對使用者和監督者進行培訓。第三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科學評價體系,設備技術等相關的標準。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國家財政投入、學術科研建設、企業自身完善不斷做出調整和努力,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認識到問題就要馬上進行糾正和彌補,而不要盲目的不假思索的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