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林林總總的家居廣場、燈具市場、建材裝潢大賣場,價格最混亂、“水分”最多的,大概要數燈具了。記者在某燈具市場發現,幾千元的吊燈,可以900元成交;幾百元的,可以對折買下。如此“臃腫”的標價,真教人“難識廬山真面目”。 熟人買,總該貨真價實了吧?不見得。據說上海市某建材大賣場的老總,在自己的燈具商場買了一只大吊燈,經銷商給足面子“賣本錢”--310元。不久老總親自去外地調查市場,恰巧看到這家生產廠的樣品標價,令他大跌眼鏡--70元。除去采購、運輸、損耗成本和稅收、費用,利潤竟然還有三成以上。如何讓燈具價格回歸本位?記者日前在新開的好飾家楊浦店發現,那里有一個大型的燈具自營超市,所有燈具的明碼標價,都相當于甚至低于一般燈具市場的成交價,生意很旺。詢問后得知,緣由在于“自營”二字。統一采購、統一銷售、統一規范服務,搞規模經營,不僅能降低成本,保證品牌和質量,還能培育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高顧客的信任度。此舉為“一頭霧水”的燈具市場辟出了一條價格透明化的新路子。對仍然熱衷于“頭戴三尺帽”的眾多燈具經銷商來說,大概該是認真反思、自覺“縮水”的時候了吧。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上一篇:
選購燈具注意三要點
上一篇:
廚房燈具如何選擇?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