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的水泥產量為4.9億噸,居世界首位,8000多家企業遍布全國。我國石膏的儲量為573.7億噸,熟石膏粉生產企業300余家。cb的木材用量只有板材重量的20%左右,消耗木材較少。大多數樹種都適合制造cb,但以密度較低的樹種為好。以楊木制成的無機膠粘劑刨花板性能較為優良,這將為我國楊木的利用開辟新的途徑。19993年底由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部分墻體材料免征增值稅的通知中已增列了cb這一產品。國家建設部在頒布《在框架結構建筑中限制使用實心粘土磚的制定》的同時,將cb作為建筑內墻材料列入2000年重點發展計劃項目之中,將cb列為重點推廣的綠色建材。在1996年全國墻體改革工作會議中,確立了一系列政策,針對cb方面的有:基本建設政策性貸款;實行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為零的政策;減免土地使用稅;利用廢料生產的板材項目免征所得稅和增值稅。cb廣泛應用于建筑、家具、裝修、包裝等行業,生產1立方米cb需用0.5立方米木材,而1立方米cb可以代替3立方米原木使用,年產3萬立方米cb可節省158萬畝土地,節煤5952噸。
重組木
?????? 1982年澳大利亞建成重組木生產性試驗車間。1987年澳大利亞建設年產5萬立方米的重組木工廠,但1991年7月關閉停產。其原因主要是熱壓技術不過關,設備設計有嚴重的缺陷,管理不當,市場銷路不暢。1992年美國購買了進一步開發重組木技術的權利,與澳大利亞合作,在美國建設了一條年產5萬立方米重組木生產線,于1999年10月竣工。日本將小徑木輾壓成木束刨花,然后與普通刨花混合使用,制成復合重組木,在筑波建起年產0.3萬立方米重組木生產線。我國于1976年開始進行重組木制造技術的研究,目前開發了年產0.3萬立方米和0.5萬立方米重組木成套設備和工藝,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建設了0.3萬立方米重組木生產線。重組木的生產歷史雖然短,但其工藝發展很快,在我國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當前應重點解決木束均勻性、適宜的膠種與施膠工藝、有效地鋪裝波動控制、板材變形和尺寸穩定性、應用技術等難題,進一步開發和完善關鍵設備,使之盡快走入成熟階段。
智能人造板
?????? 20世紀90年代日本高木俊宜教授提出智能材料構想。所謂智能材料,是指對環境可感知且可響應,并具有功能發現能力的材料。智能人造板是將仿生命功能的材料融合于人造板中,使制成的新型人造板具有人們所期望的智能。從材料開發的歷史看,經歷了結構材料、功能材料和智能材料三個階段,目前在金屬材料、高分子成材料中已產生智能材料,如自修復性材料、刺激響應性高分子凝膠、藥物釋放性材料、斷裂自診斷性材料等。傳統的人造板向智能人造板發展勢在必行,而人造板是以植物纖維為基體,具有仿生學特性,如何開發傳感、處理和執行這三個基本功能是制造智能人造板的關鍵。目前人們已開始進行木質材料自我調節功能的評價與研究,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將會出現自適應人造板、自凈化環境人造板等,自身判斷在應用、解決、廢棄和再利用時性能激變而行動的人造板將會出現。
環境人造板
?????? 環境人造板是環保呼聲日益高漲時代的產物,是本世紀大力發展的產品之一,屬知識集約型材料。環境材料是由日本的山本良一教授于1990年提出的新概念,它賦予傳統材料以優異的環境協調性和舒適性,是具有系統功能的新型材料的總稱。環境材料應具備先進性、協調性和舒適性。今后開發新材料應首先賦予材料具有與環境相容協調的本質。環境人造板是以速生天然植物纖維為增強材料,以廢棄橡膠或塑料為基材,采用低能耗和少污染的制造技術,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產品功能和使用價值為宗旨而設計的材料,其產品可循環利用。這種環境人造板的開發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各組分材料難于相容,界面層的設計和與之相適應的復合新工藝成為研究的核心,一旦得以解決,將會為材料的開發和復合開辟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