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已經是世界七大公害之首,而低頻噪聲對人體是種慢性損傷。
國家已經對高頻噪音做出嚴格規定,但對于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聽”的低頻噪聲,卻一籌莫展,于是許多人抱著“忍一忍”的態度。
低頻噪聲源主要有四大類:電梯、變壓器、中央空調(包括冷卻塔)及交通噪聲。低頻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空氣分子振動小,摩擦比較慢,能量消耗少,所以傳播比較遠,通透力很強。
防低頻噪聲“關門、關窗”往往起不到作用。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賈景瑞建議,預防低噪音污染,首選是要盡量避免長時間處于噪音環境。
可以通過制止噪音、戴耳塞等來避開噪音;其次是要加強耳部的鍛煉,如按摩耳廓,以發發紅為度,每日進行三次。
這樣可以讓耳朵的神經得到鍛煉,對低頻噪音的傷害,有一定的消減作用。賈景瑞說也可以安裝防低頻噪音隔音玻璃來減輕低頻噪音。
噪聲使氨基酸和維生素類消耗量增加。我們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富含維生素D、鐵、鋅等元素的食物。如豆類、木耳、蘑菇等。
受低頻噪音困擾時間較長或比較嚴重的可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維生素B1、維生素B12、ATP、輔酶A等藥物,以改善血循環和促進神經營養代謝,嚴重時亦可采用高壓氧和中醫治療。